環保署表示,白蟻為社會性昆蟲,與螞蟻相似,故俗稱白螞蟻或大水蟻。家白蟻是危害建築物最嚴重的一種白蟻,由於其群體個數可達數百萬,故為害甚鉅。家白蟻不僅在室內外地下築巢,室內地上巢亦多築在門、窗兩旁,木柱與地面,樑與牆交接之處。蟻巢由土質、木質、白蟻糞便和分泌的唾液組合而成。家白蟻群體發育成熟時,有翅成蟲常在黃昏時分飛,一般在低於一個大氣壓時,濕度85%以上,溫度攝氏21.7~29.4度條件下才會分飛,且往往伴隨著下雨。有翅成蟲的飛翔力弱,通常飛翔數十公尺後即降落地面,雄蟲即追逐雌蟲,一旦接觸後,四翅脫落並尋覓隱身棲所,建築新巢,為害因此而擴大。
兵蟻︰為褐色,有性別但不能生殖,數量較工蟻稍少,負責守衛家園,頭部長且高度骨化,上顎發達,但用於對抗外敵、堵塞道路等工作而不能進食,需由工蟻餵食。
蟻卵︰卵化為幼蟻時大概需時一月。
幼蟻︰經過數次蛻皮,約一個月就會變成工蟻或兵蟻
由於一般白蟻好溫忌冷、好濕怕水、好暗怕光、好靜怕震;木材集中之處,通風不暢的地方均為白蟻築巢之適宜場所。環保署強調,白蟻的防治,首要防止白蟻的入侵,其次為及早發現白蟻蹤跡、及早處理。
一、防止白蟻入侵:
(一)木造房屋在建屋時使用防腐木材、地下施用藥劑或鋼筋水泥。
(二)住屋四周勿堆置木材,建築後之殘材搬離工地。
(三)大水蟻分飛的時期,要把門窗緊閉,防止白蟻侵入室內;或利用有翅白蟻的趨光性在庭院外以燈光誘集,燈下放置水盆,以淹死跌落水中的白蟻。
(四)室內保持乾燥、通風、透光的環境。
二、及早發現白蟻蹤跡:
(一)白蟻排泄物俗稱「白蟻泥」,常堆積在巢的外圍。
(二)分飛孔為有翅白蟻分飛時的出口,與蟻道相通,離巢很近。
(三)從蟻道的粗細,兵蟻出現的方向和數量可以判斷蟻巢方向。
(四)經常檢視書櫃、木質家俱等,發現可疑蹤跡時即進行防治。
三、及早處理:白蟻的防治需要特殊的器材及防治技術,最好委請合法專業之病媒防治業處理較得當。
環保署表示,國內目前較佳的白蟻防治方法為誘餌法,利用昆蟲生長調節劑製成餌劑誘殺白蟻,或利用特殊低濃度藥劑誘殺白蟻,並利用白蟻有互相餵哺的習慣,可將散佈至整巢,造成全巢死亡。由於台灣地處亞熱帶,特別適合白蟻的生長與繁殖,民眾切記「及早預防、及早發現、及早處理」三原則,可減少白蟻入侵機會,避免家中裝潢損害擴大。
文章轉載自此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